上海垃圾分类“满月”考①:垃圾分类,居民习惯初养成

 新闻资讯     |      2019-08-03 20:24:05    |    上海废品回收网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至今刚好满月。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赴上海采访多日,全面探访、直击上海垃圾分类实施近一月后,给居民生活和社区管理、垃圾回收、废品收购以及垃圾填埋处理等全链条带来的深刻变化,并对话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为你全面呈现在中国率先启动的垃圾分类的上海,一个月来的亮点、经验以及难点。

  我们希望,这组报道能给即将在明年更大范围实施垃圾分类的中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7月底,红星新闻记者在上海多个小区、垃圾回收站点采访后发现,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实只需要一个月。

  点位1:单位小区

  居民垃圾分类很熟练,乱扔的越来越少

  钱仓路梅三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传统“老小区”,也是国家海洋局的职工小区。这个小区每栋居民楼都是6层,一梯4户,61个单元共有1191户人家。

  7月底正值上海一年中最闷热的时节,下午6点气温仍然高达35度。红星新闻记者在梅三小区看到,从正门进入小区不到50米,就摆放着定点生活垃圾箱房与建筑垃圾堆。相关信息显示,这里两日保洁一次,夏季一日一次。

  67岁的居民张莱莱急匆匆地把购买的萝卜、西瓜寄放在门卫处,随后穿上代表志愿者的荧光绿马甲,抹上驱蚊水,准时上岗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张莱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区共有100多名志愿者,大家共分为7组,分别负责巡查、调解、法律咨询等工作。垃圾分类志愿者以党员带头,每组垃圾箱每天需要1-3位志愿者,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进行检查和指导。

  梅三小区垃圾房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现场的垃圾房内空空荡荡。据了解,因天气过于炎热,梅三小区更改了晚间的垃圾投放时间,从每晚6点-8点,变更为6点半-7点半。而早晨的投放时间仍为7点-9点。而更改垃圾投放时间,则是由居委会、小区物业和志愿者共同讨论决定的。

  看到有两包分好类的垃圾被扔在垃圾房门前,张莱莱叹了一口气,捡起来确认分类无误后扔进了对应的垃圾箱。“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目前仍然存在,不过越来越少。”张莱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小区居民已经逐渐养成了按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垃圾分类也已十分熟练。

  如果居民错过投放时间,那怎么办?“小区在干垃圾,湿垃圾的箱房上各留出一个投放口。我们以教育督导为主,到目前为止一例处罚都没有,一个月下来居民垃圾分类基本不会出错。现在垃圾分类全凭自觉,志愿者不再开袋检查,只有每天早晨清运前,物业公司的垃圾分类员会进行检查分类。”张莱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听说有的小区已经没有志愿者,预计3个月后上海大部分小区都将暂停志愿者督导,观察成效。”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梅三小区100多位志愿者主要来自小区里的健康离退休老人,最大年龄超过80岁。这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机制,由街道办指挥,负责集中培训、监管督导和不定期抽查;居委会组织各小区志愿者团队进行早晚的垃圾分类值班,以宣传教育为主。张莱莱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居委会发的毛巾和饮用水,强调“志愿者都是无偿工作,只有饮用水和毛巾。保洁员原本就是物业公司的清洁工,薪水不变,可回收垃圾是他们的一点额外收入”。

  身穿荧光绿马甲的小区志愿者

  除了老人,小学生也是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来源之一。10岁的范萱(化名)拿着一把长柄火钳捡拾地上的烟头和散落的垃圾。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每次志愿者服务持续1小时,不到一个月,她已能熟悉地使用这个捡拾垃圾的工具,能捡起碎纸片和易拉罐环。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询问小姑娘对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时,她很认真地总结说:“最开始又脏又累,要检查每个人的垃圾袋,一天要洗几十次手。我自己也分不太清楚哪些属于干垃圾、哪些属于湿垃圾,还需要上网查。现在什么垃圾都难不倒我了!”

  除了帮助行动不便的居民投放垃圾,志原者的工作还包括拿着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语的录音喇叭,走遍小区里每个角落。范萱的父亲总是陪着她进行志愿活动,并对此十分支持。“这种志愿活动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而且小朋友做志愿者,能激发成年人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着大家的面连小朋友都比不过,谁都丢不起这个人。”

  点位2:传统老小区

  垃圾房智能化改造示范,方便也有不便

  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常住居民1326户,常住人口3800余人。与梅三小区一样,这里也是6层的旧式居民楼,户型多为一室两厅一厨一卫,没有电梯。过去每个单元门口都有一个垃圾桶,如今全面撤桶并点后,按照规定每10栋楼有一个定点垃圾房。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这个小区是上海市的垃圾房智能化改造示范小区,目前全市已经有多个试点项目在推进中。

  市新小区自动垃圾房

  市新居民区示范的自动化垃圾箱房位于小区正中央,有三个干垃圾箱,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箱各一个。自动化垃圾箱房不受投递时间限制,志愿者或保洁员扫描二维码后,对应的垃圾门上的闸口打开,居民可以倾倒垃圾。不过垃圾分类仍然需要居民自主完成。

  杨梅(化名)是市新居民区的居民兼志愿者。下午6点开始,她不断重复着刷二维码开闸口的工作,偶尔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红星新闻记者目测,垃圾门上的闸口距离地面约1.5米,从上端向斜下方开口,呈抽屉状,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也就是说,垃圾要从1.5米高的位置投入,这对身高不足、力气不大,或是肩肘无法抬高的老年居民不太方便,需要他人协助。此外,自动垃圾箱房的闸口打开时间不长,动作较慢的居民不仅要多次扫码开闸,垃圾也可能被闸门夹住造成破袋。

  采访期间,刚好有居民拎着大包未分类的垃圾前来投放。杨梅拿出一个白色塑料盆,用长柄火钳指导其现场分类。分好的一大袋湿垃圾里,有西瓜皮和外卖残余,塞进闸口后稀稀拉拉不断往外淌水,这时保洁员赶来扫码开门清理。

  对于这个自动化垃圾箱房,有居民表示,“这只是一个最初级的智能垃圾房,实际使用并不太方便,加上几十万元的造价,不太适合大面积推广。”杨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自动化垃圾箱房还做不到无人,“不应该由志愿者来扫描开闸,二维码应该分发到每个居民手中才对。如果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开门’就更好,当然也要考虑性价比。”

  在自动化垃圾箱房的左侧墙上张贴着3处垃圾房关停的告示。据了解,这3处垃圾房不符合小区布局,将择址另建。对此,小区多位居民向红星新闻记者表达了看法。“没人愿意在自家楼下新建分类垃圾箱房。现在每个垃圾房要服务几百户,夏季湿垃圾破袋后更是奇臭无比。垃圾房的选址不仅要合理,还应该尊重附近住户的意见。”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还在小区发现了爱回收投放的智能自助回收机。居民可通过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开启仓门投递。可回收物包括旧衣物、旧报纸、旧书籍、易拉罐、塑料瓶罐、金属制品、电子废弃物,目前还无法回收玻璃瓶和啤酒瓶。投递完成后,根据物品重量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提现至微信钱包,每公斤可回收物回收价格为1元。

  市新小区爱回收

  爱回收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公司正以互联网方式做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这是上海市政府垃圾分类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的项目。爱回收已在上海多个小区、学校、园区试点投放可回收垃圾收纳箱,目前该项目尚处于试运行阶段。

  点位3:商品房小区

  垃圾管道井封堵,垃圾箱设置需更合理

  长宁区封堵垃圾管道井是上海市治理高楼垃圾分类的典型案例。仙霞街道共有16个垃圾管道井,分布在6个商品房小区。

  以修建于1992年的茅台花苑居民区为例,这里的管道井直接嵌在墙壁里,居民不需要下楼,打开同楼层的管道井盖,将垃圾往里一丢,“噗通”一声直达一楼垃圾房,省时省力。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强制规定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后,仙霞街道16幢高层的管道井分三批实施消毒封闭,其中11个管道井垃圾厢房用作生活垃圾厢房,1个作为建筑垃圾厢房,4个暂时作为备用厢房存放工具。

  65岁的小区居民林战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大家必须改变在楼道里扔垃圾的习惯,不仅要在家中分好垃圾,还要走到楼下的投放点。

  除了管道井,高楼小区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位于昌邑路的斑斓公寓为例,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这是一栋33层的居民楼,其中还有民宿酒店。原本这里每层都设有垃圾桶,高楼住户可以在家门口就方便地投放垃圾,并且有专用的工作电梯搬运这些垃圾桶。而在强制规定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后,居民必须自己拎着分好类的垃圾,乘坐电梯到一楼的垃圾房投放。住户孙莉(化名)向红星新闻记者抱怨道,“楼里到处都铺着地毯,破损的垃圾袋滴落的汤汤水水,不仅污染电梯和地毯,时间一长,发酵后气味难闻。住户们的意见都很大。”

  斑斓公寓

  孙莉说,“如果能每层楼或者几层楼设置一套小型垃圾箱,居民分类投放后由物业保洁人员集中运送到一楼的垃圾房,这样效果是不是更好?”她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多位居民已向小区物业反映了相关情况,目前尚未得到回复。

  另外,对于公寓里的民宿酒店,孙莉还认为,虽然7月1日起,上海市旅游住宿业不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一次性日用品,但实际上酒店前台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确实减少了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量,但要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需要更严格的要求”。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来源: 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