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将垃圾分类暗访进行到底

 新闻资讯     |      2019-10-25 13:44:46    |    上海废品回收网

 

拥有百年历史的弄堂小区居民是否积极分类?以往菜叶遍地的菜场在条例实施后有何改变?10月22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魏蕊带队,率各区城建环保委主任、代表分别进入弄堂、医院、菜场、高校等地,暗访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角角落落。

大德里恒安坊是一成片老式石库门建筑,不算宽敞的弄堂口摆放着四分类垃圾厢房,附近一名穿着志愿者马甲的老年志愿者正在巡视。暗访小组尝试推开箱门,发现已经上锁,“我们上午的分类时间是7:00-8:30,现在已经过了时间,箱门都会锁起来,晚上7-9点还会开放”志愿者解释。

“弄堂里租户不少,他们能否遵守垃圾分类的要求?”“普通的生活垃圾扔在这里,大件生活垃圾怎么办?”暗访小组对小区垃圾分类的实效十分关注,志愿者表示,不管是租户还是原住民,整个弄堂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都很支持:“现在大家都已经养成习惯了,我一般都只用在旁边看看,很偶尔才需要上前帮助他们分拣垃圾。”随后,他将一行人带往隔壁街道,这里用铁皮包裹着一个巨大的“大件垃圾堆放处”,他解释称,附近几条弄堂居民的大件垃圾都会丢在里面,为了整洁美观,大门是锁住的,需要投放大件垃圾时可以打居委电话来开门。

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暗访小组看到医院垃圾桶摆放十分标准,四处都是干湿垃圾投放点位,部分点位旁还配置了“医疗废物”垃圾桶。暗访小组查看了好几处垃圾桶,发现里面的垃圾都不多:“上午人流密集,垃圾桶还这么干净,说明医院在及时清运方面做得很好”,但同时,也有代表发现有人将医废垃圾棉球误当作干垃圾投入了干垃圾桶,医废垃圾桶内也有一些纸巾等干垃圾,“干垃圾和医废垃圾其实挺容易混淆,医疗废弃物的桶可以好好设计,把垃圾桶的开口开小,只能投入小棉球,让生活垃圾进不去。”魏蕊指出。

暗访小组接着来到了医院的垃圾分拣区,一名戴着口罩手套的分拣员正在分拣垃圾。“医院的垃圾先由楼上的保洁阿姨简单的分拣一次,运到我这里后会进行二次分拣”分拣员介绍,“医院的湿垃圾不多,我主要将可回收物和医疗废弃物分拣出来,剩下的就都归为干垃圾。”分拣员动作很快,口中解释着,手里动作丝毫未停,她娴熟地将棉球、纱布等垃圾挑了出来,扔进了身旁的医废垃圾桶。

上午的菜场熙熙攘攘,买卖声不绝于耳,但在看似闹哄哄的菜场,暗访小组发现比想象中整洁很多:“地面挺干净,基本没有菜叶等垃圾”菜叶都去哪儿了呢?代表们来到其中一个摊位,询问垃圾分类情况,摊主立刻俯下身将湿垃圾桶端起来展示给代表们,里面满是菜叶等湿垃圾,代表们接连查看了几个摊位,摊主都拿出了干、湿垃圾桶,桶内分类也十分标准,其中一位摊主告诉代表:“菜场早就开始做垃圾分类,给我们每个摊位都发了干垃圾桶和湿垃圾桶,要求我们做到垃圾不落地。”

“垃圾满了你们怎么处理呢,有地方扔吗?”一位代表询问摊主,摊主摆摆手表示不需要处理:“每天菜场的清洁人员会上摊位回收两趟垃圾,完全能满足一天的垃圾量。”摊主还告诉代表们,起初菜场时时会有检查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现在随着大家习惯的养成,工作人员渐渐来的少了。

在去往高校的路上,一位代表隐隐担心:“一年前来过一次,别说垃圾分类了,垃圾桶都还用的老式一体式垃圾桶,希望这次能看到改变。”

进入宿舍区,代表们发现,四所高校宿舍楼前的垃圾桶已经全部替换为四分类垃圾桶,桶内的垃圾袋也均为配套的颜色。走进查看,垃圾基本做到了分类,一些垃圾桶仍能看到错分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错分是将外卖剩饭连同打包盒一起丢进湿垃圾桶:“主要在于无人监管,学生们其实知道剩菜剩饭属于湿垃圾,但疏于进行分拣。”

发现问题的同时,代表们也注意到一些进步,复旦大学宿舍楼前的每个湿垃圾桶上都贴心地挂着手写提示牌,提醒学生“请不要把塑料碗和塑料袋放进湿垃圾箱里面”,湿垃圾桶内也能看到,已经有不少学生将剩饭与打包盒进行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分类是学生们做的最好的一部分,四分类垃圾桶内,矿泉水瓶、快递纸板等可回收垃圾都被正确地投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其他三类垃圾桶内几乎没有这类垃圾:“这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只要学校做好监督带领的工作,学生的分类水平一定会大幅提升。”